《傲慢與偏見》讀后感(精選5篇)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女小說家簡·奧斯汀1813年創作的長篇代表小說之一,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于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下面是好文100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傲慢與偏見》讀后感(精選5篇),希望大家會喜歡。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女小說家簡·奧斯汀1813年創作的長篇代表小說之一。小說描述了處于社會中產階層的農場主貝內特先生五個的女兒的婚戀故事。大女兒簡溫柔善良、美麗可人,與性格軟弱的富家子弟賓利一見傾心,但賓利姐妹及朋友費茨威廉·達西瞧不起貝內特太太的愚笨和簡的幾個小妹妹的無知,從中予以阻撓。二女兒伊麗莎白·貝內特聰慧伶俐,有志氣、有主見,在舞會上發現達西性格孤僻,為人傲慢清高,就一直對他心生排斥。達西發現在伊麗莎白身上具有不圖富貴、追求真情的可貴品質,從而放下尊貴傲慢的架勢,贏得了伊麗莎白的芳心。同時,賓利也得到了朋友的支持,再次和簡相聚重逢。兩對新人歷經曲折,沖破門第觀念及其重重阻礙,終成眷屬。作品同時也描寫了莉迪亞·貝內特小姐與喬治·威克漢姆,夏洛特與柯林斯這兩對青年男女對待戀愛和婚姻的不同觀念,強調了經濟利益對戀愛和婚姻的影響。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于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小說情節富有喜劇性,語言機智幽默,并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
“富裕的單身漢無論如何都要娶太太,這是眾人公認的真理,正是因為人們都知道這條真理,所以每逢這樣的單身漢搬遷到一個新地方,即便是大家對他并不熟悉,對他的個性和思想也了解的很少,人們還是會把他當成自己某個女兒應該交往的對象和一筆價值不菲的財產。”這是英國著名簡·奧斯汀的這部《傲慢與偏見》的開篇一段話,作品生動的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于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其社會風情化似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
簡·奧斯汀(1775--1817)年是19世紀初最早發表現實主義的女作家,在英國小說發展史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十八世紀正值資本主義工業革命及拿破侖戰爭時期,英國文壇以傷感文學和哥特小說為流行趨勢,而簡·奧斯汀的小說以鄉村鄉紳淑女的愛情婚姻為主題,探索青年男女從戀愛到結婚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過程。尤其是《傲慢與偏見》,以明快的節奏,讓人在輕松詼諧間領略女性作為描寫對象所帶來的女性需要重新認識自我,審視自我,并肯定自我的具有進步意義的價值觀。她生長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鄉村小鎮斯蒂文村的一個牧師之家,終身未婚。由于居住在鄉村小鎮上,接觸到的多是中小地主、牧師等人物,以及他們恬靜舒適的生活環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沒有重大的社會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致入微的觀察力,真實地描繪了她周圍的小天地,尤其是紳士、淑女之間的婚姻和愛情風波。她的作品格調輕松詼諧,富有喜劇性的沖突,深受讀者的歡迎。代表作《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等。這部小說最終結局是歷經磨難有情人終成眷屬?!栋谅c偏見》中達西對伊麗莎白的愛是放下傲慢與世俗偏見、堅持和恒久的平淡愛情,它既不像小說《簡愛》里的簡對羅切斯特的愛情偉大而平凡,又不像《呼嘯山莊》希斯克利夫對凱瑟琳那種偏執、瘋狂殘酷報復的愛情。它平淡的讓我一度失去興致,但當真正沉浸其中時,我發現了它獨特的韻味。這段愛情就好似一杯新茶,入口微苦,細品苦中有甜,芬香令人回味不已,悠遠綿長。在這部小說中我們看到貝內特太太屬于一個見識短淺、喜怒無常易沖動型的女人。對她來說毫無禮節與美德可言,而且她根本不關心女兒們的道德和思想文化的教育。她唯一的一個困擾就是如何把她的女兒全部嫁出去。她對女兒莉迪亞的婚姻上私奔之事,卻絲毫不曾責難這個女兒的可恥的行為,也不為莉迪亞給家庭造成的壞影響而擔憂。她的無修養直接導致了伊麗莎白的屈辱,口無遮攔的行為也導致了簡和賓利先生結婚之后搬離的發生。站在一個母親自私的角度來說,貝內特太太她沒有錯,用她的話說:“孩子們,你們的父親太好了,我不知道你們怎樣才能報答他對你們的良苦用心。而且你們還要好好報答我一番呢。老實告訴你們,像我們這把年紀的人,對于每天去結交朋友這種事早就沒任何興趣了,但是為了你們,我們什么事情都愿意做……”。大家仔細想一下國內的許多做父母大多數都和貝內特太太是一樣的想法,孩子從出生得到考上大學走上社會結婚生子,所走的每一步路都是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起來,甚至到了孫子手里,也是包攬到底。長此以往,就滋生一代代啃老族。比如:我有個老鄉在武漢一線城市打工,夫妻倆在工廠上班,靠多年的拼搏終于買房落了戶,兒子雖然已經成家有了孩子,兒子小倆口賺的錢不夠自己花,每月還得給他們的父母要錢,小倆口孩子出生起,奶粉、紙尿褲等所有花費都是父母拼了老命的賺錢,很少看到我老鄉的兒子給他們父母錢花。為了還房貸,我老鄉白天上班,下班后給各個餐館內送啤酒、飲料賺點跑腿費來補貼家用幾乎是每天24小時連軸轉,連個休息時間都沒有,困了就在車上瞇幾分鐘,累了就在送酒的車旁靠一會兒。有時我在想:父母把你養大了還得給你們帶孩子,養活孩子。他們是欠你們的還是咋的?孩子啊!你什么時候才能長大,才能替你們父母想想!
傲慢與偏見》在本書中女主人公伊麗莎白一直是以一個正面人物來寫的,她理智、活潑、愛打趣,善于對人冷眼旁觀并直看穿其心思。她和達西初次認識是在舞會上,當賓利提出讓舞伴給達西介紹伊麗莎白認識時,達西冷冷地說,“她還算可以,可還沒有美麗到我喜歡的地步,目前我可沒有心思去抬舉那些受旁人冷落的小姐……”。正是由于達西的自高自大、傲慢無禮,才是伊麗莎白心中對他沒一點好感。戀愛可以把一個女人變成弱智,伊麗莎白也不例外,她一開始被威克漢姆的“討人喜歡”外表和滔滔不絕對達西的評價話語所迷戀,“老實說,除去內瑟菲爾德莊園之外,我在這一帶任何一個人家,都會這么說的。在赫特福德郡從來沒人喜歡他,他那種自高自大的氣派,每一個人都覺得厭惡,你肯定不會聽見有人將講他一句好話的。”特別是在姐姐簡和賓利的婚姻上,達西一開始勸賓利離開簡這件事上,她非常生氣,帶著偏見認為達西就是一個拆散姐姐幸福的卑鄙小人。伊麗莎白之所以對達西改變態度的轉折點通過達西的書信解釋,在內瑟菲爾德莊園舞會上達西認為她姐姐簡對賓利太過于冷淡才阻礙這樁婚事。在提到威克漢姆時,達西毫無顧忌地指責威克漢姆奢侈揮霍、放蕩荒淫行為。伊麗莎白由自己想到簡,再由簡想到賓利以及自己家人舞會的種種表現感到羞愧至極,無地自容。為了愛情,達西也改變了自己的傲慢與自負,莉迪亞能回來,她的名譽能保住,這所有的一切都歸功于他。由此可見,達西對伊麗莎白的愛絕非一日之功,而是經受住了多月懸而不決的考驗,還有那他高貴的人品。
通過閱讀這部小說,讀者可以了解到19世紀初期英國社會與中層不同階級之間在聯姻上的門第觀念和世態人情,以及作者想要傳達的觀念:真正的愛情可以超越不同階層的對立,消除傲慢,消除偏見,達到完美的婚姻理想境界。
《傲慢與偏見》不只是一部浪漫的愛情小說而已。圍繞主人公展開的復雜的關系網中,眾人多面的性格不斷碰撞交織。伊麗莎白的倔強獨立、達西的矛盾內斂、彬格萊的善良隨性、吉蒂的美麗害羞、班納特夫人的俗氣愚蠢、柯林斯的虛偽諂媚、咖苔琳夫人的強勢傲慢、麗迪雅的無知放浪……而書的主題詞是關于愛,每個人的性格影響了每個人對愛的理解與選擇,你總會在這本書中找到與自己相似的那個人。
達西與伊麗莎白
眾人眼中傲慢不可一世的達西先生,在一次舞會上遇到了班納特家族的伊麗莎白二小姐,兩人從初遇的偏見,到相識過程的摩擦,最終走向相愛相守。達西和伊麗莎白相遇在尼賽菲爾德花園的舞會上,達西出場時不可一世的傲慢疏離,以及對伊麗莎白長相的毒舌評價,讓伊麗莎白對這人并無好感。初識是尷尬甚至不愉快的。以至于到后來伊麗莎白認識了韋翰后,在韋翰閃爍隱藏的講述中,更是加深了對達西的偏見,認定他是個自私狹隘的人。
而達西則在相處的點滴中,不自覺的開始關注起伊麗莎白。在看到伊麗莎白因心焦姐姐吉蒂的情況徒步來到尼賽菲爾德花園時,在眾人都對伊麗莎白骯臟的濺滿泥漿的裙擺詫異時,達西似乎從這個女孩的眼睛中看到了別樣的神采。他漫不經心的回答旁人說:“經過一番跋涉后,它們顯得更明亮了。”是的,是伊麗莎白的面貌在他心里變得更明亮了。
再到尼賽菲爾德花園的第二次舞會,達西先生主動的邀約共舞,“他笑了,告訴她說凡是她希望要他講的東西他都會講的。”小心翼翼地試探彼此,小心翼翼去迎合對方。
“任憑我做了怎樣的努力也是枉然,這些努力毫不奏效。我的感情再也抑制不住了。你必須允許我告訴你,我是多么熱烈地敬慕你和愛你。”有人說,咳嗽、愛、貧窮是掩飾不了的,你越想藏,越容易漏洞百出。達西在漢斯福的大膽告白,他自以為放下所有的驕傲,孰不知在伊麗莎白聽來是那么的刺耳。達西的真正心聲的吐露,是在第二天那封沉甸甸的帶著真心與卑微的信件中,是后期在麗迪雅私奔事件及促成彬格萊和吉蒂姻緣積極地參與、無私地幫助,坦誠地真摯地去融化了伊麗莎白一直以來的偏見誤解。
全書中前半段伊麗莎白似乎一直在躲避與達西的接觸,她從來沒有澎湃地表達過自己的內心。唯一的一次卻是在面對咖苔琳夫人的質問中,她堅定本心道:“我只是決心要按我自己的意愿和方式建立起我的幸福,而不去考慮你或是任何一個與我毫無關系的人的意見。”
自此達西放下了傲慢,伊麗莎白放下了偏見,兩個相愛的人帶笑相守。
愛并不是水到渠成的事,如果前期沒有達西的主動試探,過程沒有達西的悉心幫助,最后沒有伊麗莎白的堅定無畏,這兩個相愛的人可能在任何個環節就此錯過了。但愛給予人力量,沒有愛作為前提,那么一切都開頭就已經戛然而止。像達西深情對伊麗莎白說的那段話:“我也說不準具體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你的那一顰那一笑,你的那一言那一語,開始叫我愛上你了。這是好久以前的事了。當我意識到了的時候,我已經在愛河中跋涉了一半的里程了。”
愛讓人無意識地往前走、不斷走,回頭看,會發現每一步的腳印都是那么的篤定。
愛的不同認識
“一個富有的單身漢所缺少的一定是一位年輕貌美的太太,這已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
全書的開篇出場的便是班納特太太,她正為隔壁尼賽費爾德花園會住進新鄰居的消息而歡欣雀躍。因為彬格萊先生是一個單身并且一年有四五千英鎊收入的年輕人,而班納特太太恰好有五個適齡且未婚的女兒。班納特太太對子女愛的表達是那么俗氣直接,她認為女兒能出嫁,并能嫁給有錢人即會獲得幸福。
因此,她積極組織五個女兒參加舞會;因此,她瘋狂給吉蒂和彬格萊制造機會;因此,她甚至強迫伊麗莎白接受那個令人厭惡的柯林斯;因此,她欣喜若狂麗迪雅的出嫁哪怕前面因她私奔的行為而氣病。她的愛的表達不斷給身邊人制造壓力,但誰又能否認這不是一種愛呢?這種愛是俗氣的、狹隘的、專制的,但是這愛同樣的熾熱的、滾燙的、直白的。
她的愛的表達是:我愛你,所以你長成我喜歡的樣子吧。
在伊麗莎白是否要答應柯林斯求婚這件事上,班納特先生與他的妻子的態度代表了完全不同的愛的表達。當伊麗莎白被逼著接受柯林斯時,班納特先生對她說:“一種不愉快的抉擇現在擺到了你面前,伊麗莎白。從今天起,你必定會與你父母中的一個成為陌路人。——你母親將再也不愿意看到你啦,如果你不嫁柯林斯先生的話;可是如果你要嫁他,那我就再也不愿意見到你啦。”
他的愛是包容的、開放的,他的愛的表達是:我愛你,所以你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在伊麗莎白拒絕了柯林斯的求婚后,得知自己的好友夏洛蒂接受了對方的求婚。伊麗莎白對好友發出質疑時,夏洛蒂回答她:“你知道,我并不羅曼蒂克。從前也不。我想要的只是一個舒適的家;全面衡量柯林斯先生的性格、社會關系和地位,我覺得我和他結婚以后的幸福機會,不會比大多數人結婚時所夸耀的那些幸福的機會少。”
夏洛蒂的選擇,恰恰是當下社會中大部分人與她相似的平凡人很可能在婚姻上會做出的選擇。盡管伊麗莎白表示強烈的不贊同,但不可否認她對愛的認識是出于理性、冷靜的分析,是一種對幸福的實際量化衡量。她們自知沒有顯赫的家室作為支撐,也沒有吉蒂這類女生的美貌自信,自知不足,而更在乎。這種看似冷靜的背后難道不是對幸福的洶涌渴求嗎?每個人對愛的定義和排序存在不同差異而已,每個人能夠到幸福階梯的難易度存在不同罷了。
夏洛蒂對愛的表達是:我會愛你,但是我依舊選擇更愛我自己。
“她們在人情世故方面仍然顯得稚嫩,還不愿意相信這樣的一個不盡如人意的道理:漂亮英俊的小伙子,和相貌平平的年輕人一樣,也得靠錢物來維持生活。”這個漂亮英俊的小伙子就是書中的韋翰。他的出身其實并不差,但他懶惰、空虛、好賭,硬生把一手好牌打爛。他對幸福的衡量是金錢,因為錢,他可以果斷放棄伊麗莎白,也因為錢,他可以肆意在背后抹黑達西的形象,更因為錢,最后他選擇與并不那么相愛甚至已厭倦的麗迪雅走向婚姻。
韋翰對愛的表達是:我并不愛你,因為我最愛錢和自己。
在柯林斯和韋翰的襯托下,一開場讓人那么反感的傲慢達西,后期做出的改變,暴露的真實內在,顯得更加動人。他愛你,不是只因為你的外在,更多的他愛你明亮的眼神,他愛你有趣的靈魂,他愛你獨立的個性,他愛你與眾人不同的那份獨特。他從來不去扭捏也不羞澀去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從來不去過分計較在愛中誰是更為付出的那一方。他莽撞地打斷了吉蒂和彬格萊的緣分,但會馬上自省并去彌補,最終促成他們的姻緣。他內心反感韋翰的為人,但他從不隨意詆毀他,甚至于為了伊麗莎白,他愿意出錢出力去促成麗迪雅和韋翰的婚姻。他并不“居功自傲”,他的付出只是因為想讓一個人幸福,只是因為愛:“如果你要感謝我,那你就為你自己感謝我好了。我不愿意否認,除了其他的原因外為了叫你能幸福的愿望是我要這樣做的主要原因。你家里的人不用感謝我。我雖然也尊敬他們,可是我當時想到的只是你一個人。”
達西先生對愛的表達是:我愛你,所以愛有關你的一切人、事、物。
愛與成長
所有關乎愛的主題,都會伴隨著成長。
吉蒂改變了過分的羞澀退縮,彬格萊改變了猶豫搖擺,伊麗莎白放下了執拗偏見,達西放下了傲慢封閉……
這似乎證明愛的指引,愛的浸潤,讓人不斷成全更好的自己。
正如《小王子》中,小王子因對玫瑰的誤解而離開B612星球,拋下它。但又因遇到小狐貍,認識了什么叫馴養,什么是用心去看而不是用眼睛。他在出走的過程中,才反顧到玫瑰于自己而言的意義及自己于玫瑰而言的意義。最終的結局,是小王子對自己對玫瑰最好的交待與成全。
一路上,你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個性與靈魂?!栋谅c偏見》這本書更多告訴我,分辨不同的靈魂,第一要義的是學會如何去看見真心,擁抱真心,珍惜真心。
《傲慢與偏見》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外國小說。它也被英國評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100部小說”第二名。小說主人公達西富有而瀟灑,高傲冷漠,代表“傲慢”;伊麗莎白機靈且睿智,任性直率,代表“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愛上我,偏見讓我無法愛上別人。”愛情在他們之間忽隱忽現、步履維艱,但伊麗莎白最終了解了達西的真正為人,消除了偏見,達西也因伊麗莎白改變了傲慢的態度,主動求婚,二人跨越門第喜結連理。
小說作者簡·奧斯汀一生短暫,僅留下六部小說,卻影響了對愛情充滿美好憧憬的廣大讀者的閱讀趣味,被譽為“可與莎士比亞平起平坐”的作家,其中以《傲慢與偏見》最為流行。她筆下的愛情令人著迷,200多年后依舊閃動著伶俐而智慧的思想:最好的愛情,是靈魂的門當戶對,是彼此成長、彼此成就。然而,她本人的愛情婚姻并不美滿如意。令讀者在欣賞小說魅力的同時,由衷感到惋惜遺憾。
1796年,20歲的簡·奧斯汀遇到了勒弗羅伊。情竇初開的她對這個愛爾蘭年輕律師一見鐘情。然而,奧斯汀的牧師家庭希望未來女婿擁有經濟實力,而偏偏那時的勒弗羅伊還是個窮小子。而擁有6個孩子的勒弗羅伊家也執意不與富貴之家聯姻,因此要求勒弗羅伊返回愛爾蘭。從此兩人便再沒有相見。初戀以被迫分手告終,奧斯汀選擇終身不嫁,而將所有未了的情感注入文學創作。這位終身與寫作為伴的女作家借《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之口,喊出了那個時代追求婚姻幸福的最強音:“干什么都行,沒有愛情可千萬不要結婚。”
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這部小說中通過班納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對為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
從小說看,女主人公伊麗莎白聰敏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問題。就當時一個待在閨中的小姐來講,這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由于這種品質,才使她在愛情問題上有獨立的主見,并促使她與達西組成美滿的家庭。伊麗莎白對待愛情與婚姻的態度,實際上反映了女性對人格獨立和平等權利的追求,體現了女權主義、婚姻自由的進步意義。
在《傲慢與偏見》中,奧斯汀還寫了伊麗莎白的幾個姐妹和女友的婚事,這些都是陪襯,用來與女主人公理想的婚姻相對照。如夏綠蒂和柯林斯盡管婚后過著舒適的物質生活,但他們之間沒有愛情,這種婚姻實際上是掩蓋在華麗外衣下的社會悲劇。
正如《簡·愛》所說:“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息。”而真正的門當戶對是兩個人的靈魂可以達到同頻共振,能一塊享受明媚春光,也能在寒冬擁抱取暖,彼此不離不棄,一起慢慢變老。
這本書是由英國小說家簡·奧斯汀于21歲完成的著作,描述了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還尚處在保守和閉塞的英國鄉鎮的生活人情世態。意猶未盡,感嘆于這場美好的愛情故事。男主達西先生是富權高階級人士,女主伊麗莎白是中產落后的鄉村女孩。兩人相識于一場舞會上,雖處在不同生活環境,不同階級的兩人,各自帶著傲慢與偏見,還是被對方的人格所深深吸引,最后彼此相愛。
伊麗莎白家有五姐妹,爸爸理智紳士,媽媽一天到晚操心女兒的婚事,致力于為姑娘們尋得一個好人家。其余姐妹也不斷社交找樂子,渴望遇上自己的白馬王子。在當時那個對女性還不夠尊重,不夠在意她們想法的年代,姑娘們以嫁得好為最終目的,每天都在想著怎樣嫁出去,打探各種男生的消息,怎樣遇到有錢有顏的王子。
伊麗莎白的靈魂是獨立的,對待感情真誠理性。她不會為了對方所擁有外在條件而去結婚。書中寫道他們第一次相識的舞會上,達西和他的朋友說伊麗莎白沒有漂亮到讓他心動,正巧被伊麗莎白聽到了,她感到被冒犯,自尊被詆毀。她的朋友夏洛蒂勸她知足,因為如果喜歡她,想要嫁給他,就要去敷衍他。伊麗莎白堅定地說:“就算給我整個德比郡(達西的家產),我也不會和他跳舞。”伊麗莎白一直認為,人品和感情才是重中之重。伊麗莎白真誠,自尊自愛,不卑不亢。她有思想,不將就,她寧愿當個老姑娘,自力更生,也不愿隨便。
現如今很多女性,到了所謂的年齡,被催婚,于是慌不擇忙地結婚,因為不想被閑言碎語,不想做“大齡剩女”,不想以后沒有依靠。似乎覺得結婚生子就是女性的主要目的。就像書中的夏洛蒂一樣,覺得自己年紀大,成為了父母的負擔,便為了結婚而結婚,嫁給了柯林斯(伊麗莎白的表哥),不需要愛情,只想要一個容得下自己的家,任何人都可以。這樣的婚姻是否幸福,我無從得知。但如果你因此受傷、痛苦,你的家人朋友也為你痛心,多年以后是否會后悔,日子是否會煎熬。
有人為了結婚而結婚,有人為了財富而結婚,有人為了外表而結婚,有人沖動而結婚?;橐鍪莻€永恒的話題,而我認為它是莊嚴的,外在條件的確是前提,但遠不及人品重要。不要把愛情幻想地不切實際,每一段都應該經過深思熟慮,真正了解過后,為真正的愛而結婚。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應當是被尊重,是平等的。想要的自己可以去拿,不用靠別人。當你不斷的充實自己,才會有更多去選擇。
往往一個有理想有思想的女性,會吸引同樣高質量的男性。你越是墮落自卑,越是往下掉進不好的圈子。沒有王子的時候,自己也要拿著寶劍當騎士。
書中達西因為身份地位傲慢所以對伊麗莎白帶著偏見,伊麗莎白誤會達西而帶著偏見所以對達西帶著傲慢。兩個人雖然不門當戶對,但是思想上三觀上,兩人都是一致的。當得知達西愛上了伊麗莎白,達西姑姑憤怒地跑到家里狠狠地羞辱她,踐踏她的自尊。伊麗莎白都一一回懟,她愛他,不認為自己配不上,她會堅定不移地走向他。兩人都拋下身上傲慢與偏見,去面對真正的內心情感。有感應的才會產生火花。
“根據我的書本知識,我堅信傲慢是一種流弊,人性在這一方面極為脆弱,因為我們很少人不因為自己的某種品質或者其他什么而沾沾自喜、洋洋自得,不管這種品質存在于真實中,還是僅僅存在于想象中。”
傲慢與偏見,存在于各個角落。達西原本拆散了他密友賓利和伊麗莎白大姐簡的愛情,他認為像簡這樣階級的人,接近賓利是為個人利益的。富人會對窮人傲慢與偏見、種族歧視、地域歧視、掌握知識的人會對還未掌握知識的人帶著傲慢與偏見,用所謂優越感來證明高人一等。網絡發達,人會對不明真相被他人發言左右的事與人產生偏見,人總會跟隨群體走,被帶偏。馬克思說人的本質是所有社會關系的總和,每個人出生不一樣、所處環境,接受的教育也不均等,這也產生不同的文化理念,不同的生活條件。但這并不是成為對某個人,某個群體,某件事產生傲慢與偏見的理由。真正擁有富足精神層面的人,不會因為閑言碎語,因為階級地位,去藐視,去產生傲慢與偏見。
故事的最后,達西和伊麗莎白解除所有誤會,兩個渴望觸碰的靈魂,打破所有障礙勇敢堅定走到了一起。書中劇情沒有跌宕起伏,沒有瑪麗蘇,就是像水一樣,很自然平淡地發生這一切。用最樸素幽默的語言,挑動讀者的心。“愛是摒棄傲慢與偏見的曙光”。
我認為,無論如何,首先要做的都是先愛自己,保護自己。不斷學習,不斷提升,平淡從容才是真,尊重他人,勇敢地,像伊麗莎白一樣,不將就。要去真正去體會,真正去感受,真正去看到,未來的人生將在不斷變化,要腳踏實地,保持一顆真誠的求知的心。
所有人,首先都要為自己而活,強大自己。
其實傲慢與偏見我是初中讀了一遍,高三的時候趁每天中午能讀一點又把它讀了一遍。時間隔了有點久,對具體事件順序的記憶可能有些模糊,但是這本書留給我的感動和思考大概還是有的。
其實刨去書中別的人際關系和故事什么的,留給我印象最深也是最讓我感動的,應該也就是跟大多數人一樣,是達西和伊麗莎白的愛情,他們之間的愛情既不想伊麗莎白的妹妹那樣輕浮而草率,也不像夏洛特和柯林斯那樣平淡,索然無味,只是因為彼此合適而在一起。其實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的婚姻,都像夏洛特和柯林斯那樣,沒有愛情。
學生時代的愛情,雖然青澀美好,但是畢竟我們還處于一個三觀的養成期,生活沒有獨立性,未來還是一片迷茫和不確定,所以我覺得學生時代的愛情大多都會夭折了,夭折于對現實瑣碎生活的繳械投降,夭折于現實不像童話,不像偶像劇,夭折于我們對它不切實際的期待終究抵不過柴米油鹽。學生時代的愛情,多么簡單,又多么脆弱。最后能步入婚姻殿堂,步入婚姻殿堂之后又能經營好自己婚姻,繼續幸福下去的,多么幸運,寥寥無幾。
為什么從夏洛特和柯林斯說到學生時代的愛情,其實我也說不太清楚,就是感覺步入社會之后,愛情不再有學生時代那么純粹,很多人在一起不是因為喜歡相處,而是因為害怕孤獨,最后很多人就像夏洛特和柯林斯那樣,只是因為彼此適合而結了婚,選擇和一個不那么愛的人度過下半生。
我剛剛說的兩種情況,仿佛都沒有辦法在感情方面有一個很好的結局,但是我還是依然相信愛情的,我在這里想歌頌的就是伊麗莎白和達西的愛情,其實我認為在這本書里面伊麗莎白才是最值得我敬佩的人物,她寧愿冒著一貧如洗孤獨終生的危險,也不愿意嫁給一個既不愛她她也不愛的人,她因為達西的傲慢而對他有不好的偏見,認為他是一個高傲自大不尊重別人的貴公子,但她卻在跟達西的相處和交談中彼此都被對方的性格,談吐相互吸引,互生情愫。而令人慶幸的是,達西也終于正視了自己的內心,勇敢的放下身份尊卑,去表達他對伊麗莎白的愛慕,這在他們那個時代本就實屬不易。
他們兩個,一個傲慢,一個有偏見,但是最終都因為愛情,一個放下了自己的傲慢,另一個也消除了自己的偏見,他們兩個的愛情無疑是這本書里面最出彩最扣人心弦的部分,他們的愛情也不像伊麗莎白的姐姐和達西的好朋友那樣優柔寡斷,左顧右盼,而是在確定了自己的心之后就異常堅定,要將自己的愛情甚至可以說自己后半生的幸福、命運都要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只有他們自己才能做出選擇,別人都無法左右。
我想這才是正確的愛情吧,在對一個人有深入了解之后,而不是見色起意,是兩個人真正靈魂的契合,而遇到之后,就要向無問西東電影里說的那樣“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應該就是堅定地跟隨自己的內心吧,我相信世上一定會有一個人跟我們如斯契合,自從遇到他的那天起,凜冬散盡,星河長明。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精選5篇)
下載Word文檔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關自查報告
2022-05-30
2022-05-30
2022-05-28
2022-05-28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19
2022-05-30
2022-05-30
2022-05-28
2022-05-28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