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國新高考I卷高考主題作文3篇
在語文學習中作文是少不了的,作文在語文的占據分量較多,因此需要重視作文。下面是好文100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全國新高考I卷高考主題作文3篇,希望大家會喜歡。
元妃省親,大觀園內好不熱鬧,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騷人墨客們卻為橋上亭子的匾額題名意見不一。于是各人各顯神通,自領風騷,紛紛口吐蓮花,依個人的學識、理解、思考,或移用,或借鑒,或獨創,最終獨創的作品取勝摘得頭魁。今天,讓我們聊聊中間的道道,看看賈政是否選錯。
移用亦即照搬。也就是魯迅先生筆下的“拿來主義”,舊中國積貧積弱,受盡豪強凌辱的東方雄獅一倔不振,急需一劑良方以振士氣,奈何基礎工業實在太差,基本條件實在太落后,這個時候“拿來主義”其實是一條便捷之路,我們“拿來”了前蘇聯的專家和技術,我們“拿來”了日本的資金支持,我們走的是計劃經濟體制。應當說,那個年代的“拿來主義”早班為社會主義工業化贏得了時間,奠定了基礎,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前發展獨具特色的加速度。
可現在,拿來主義不行了,只做成品,沒有民族工業,只能成為賣了一車洋芋,卻買不起成本50元,卻要你5000的一塊電子手表;只能眼睜睜看到一輛在西方國家只要5萬元的汽車賣在中國人手上卻要30萬元------永遠成為美西方的代工廠,廉價勞動力提供者。
借鑒亦即改造。也就是把好的東西拿過來換身衣服,換個包裝變成自己的東西,這樣復制粘貼的做法在國家近十余年的發展道路上層出不窮,比如小米手機背著民族工業的名聲,很長一段時間在如火如荼的手機行業處于領跑地位,風頭一時蓋住華為。殊不知,命運的達克摩斯劍隨時可能會揮下,沒有核心技術,沒有自己專利技術的小米,因為急于發展而采取飲鴆止渴的冒進方式,只能是曇花一現,彩云易散琉璃脆,拿人家芯片看人家臉色,一不小心就被西方扼住命運的咽喉,要么不賣給你配件,要么抬高價格讓你入不敷出,做虧本買賣。華為手機就是這樣的例子,曾經轟轟烈烈的5G,現在芯片斷鏈了只能生產4G手機,曾經的手機業世界前二,現在落后到了世界第六。
于是當下,我們可以說拿來主義、改造主義行不通了。
所以要有獨創。亦就是創新、創造,因為有了創新,我們并不羨慕曾經全球矚目的日本磁懸浮列車,當今我們的高鐵世界第一,又快又穩又舒服,并且我們牢牢抓住自主知識產權的幾千上萬項高鐵技術,已經能夠輸入到世界很多國家。我們的電動車奮起直追、后來居上,四川宜賓因為三江新區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的加持GDP突破3000億元,一躍成為四川經濟副中心,而寧德時代作為電動車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并不是靠拿來主義,改造主義就能實現的。
什么是主旋律?符合歷史規律的,適合發展方向的,就是我們的主旋律,作為當下的一名普通的中國人,唯有在創新中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唯有在創造中增強信念,秉持堅韌不拔,踔厲奮發,讓創新之花常開常鮮,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存活下來,成長起來,壯大起來,在實現中國夢中,成為撼世之雄風,騰飛之巨龍,俯仰之鯤鵬。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被擺在了更重要的、引領全局發展的關鍵位置。而浙江作為創新發展的排頭兵,無疑是走在前列。強化創新驅動,深入實施人才強省、創新強省首位戰略,深入實施“鯤鵬行動”“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等人才工程的一系列措施,為創新發展提供了堅強的基礎。
創新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而言,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它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前提保證.當前的社會發展需要創新型的人才。創新,是挺進新時代的一張通行證;是一個民族甚至國家賴以生存的靈魂;是成為高新人才所應具備的素質。因此創新的重要性決不容我們忽視。
近些年來中國的各方面水平之所以能夠發展得如此迅猛,是因為創新在其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國防實力的提升、教育水平的提高、科研成果的不斷問世、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無一不以創新作為它們的中堅力量。因為只有創新,才可以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只有創新,才可以不斷取得進步;只有創新,才可以隨時都走在世界前列。
而創新的關鍵是人才。當前,我國正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大力培育創新型人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國家創新體系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保障,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從一定意義上說,創新型人才正以前所未有的時代需求承載著推進國家自主創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因此說,創新型人才必須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具備良好的獻身精神和進取意識、強烈的事業心和歷史責任感等可貴的創新品質。具備了這樣一種品質,才能夠有為求真知、求新知而敢闖、敢試、敢冒風險的大無畏勇氣,才能構成創新型人才的強大精神動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驅動成為眼下熱議的話題。無論是我國陸軍首位初放單飛的女飛行員的徐楓燦,還是斬獲戈登貝爾獎的之江實驗室,他們的成就都證明了人才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發展的動力。
創新是歷史交給我們的重任,發展是時代交給我們的使命。我們00后已經開始走向社會,即將成為時代發展的主力軍。不忘初心,為創新發展添磚加瓦;為民族振興砥礪前行!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隨著科技革命和知識經濟的迅速崛起,創新及創新型教育已成為時代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人已充分認識到創新型教育對國家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意義。如何實施和推進創新型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已成為每個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課題。
首先,教育的思想和理念需要創新。(論據1)因為思想理念是一切行動的決定性因素,在教育工作中,思想理念尤為重要。人民教師作為創新型教育的實施者,必須積極轉變落后的教育、觀念,確立與時代相適應的觀點和理念。從新的教育觀來看,教師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傳道、授業、解惑者,更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內容的建設者和開發者。(用教育理念的知識點表述,更具有科學性)從新的人才觀來看,不僅考上大學的學生是人才,而且只要是個性得到發展和完善,素質和能力得到提高,并能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勞動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的人都是人才。我們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適合各個領域需要的人才。從新的教育質量觀來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學會創造,即教育要以人為本,努力提高人的素質,并通過人的發展促進社會的發展。
其次,教師的素養需要創新.沒有創新素養的教師就不可能培養出創新型的人才。教育既有傳遞性又有創新性。教師要有強烈的創新欲望,能創造出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具有激發學生創新欲望的藝術,具有基本的教育科學素質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學習;不僅要發揮教師的積極性,而且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再次,教育的內容需要創新,包括創新型教育教學模式、創新型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等等。長期以來,我國的中小學課堂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形成了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傳授知識為教學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傳授知識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在這一模式下,教學過程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創新型教育教學的模式則是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機融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傳統的教學知識內容陳舊,重理論、輕實踐,缺少靈活性,從而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失去了對知識的自悟。因此,實施創新型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需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我們要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三個層次上著手來調整課堂教學的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改進學生的科研實踐活動,將創新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
最后,需要營造創新型教育的良好氛圍。好的環境才會有好的發展,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高校機關要轉變過去的職能和作風,改變舊的思維定勢,實施學校特色建設工程,指導校、系從各學科建設的實際出發,選準改革的突破口。同時,加大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加速教育設施建設和教育技術現代化的進程,為信息化遠程教學創造條件。
作為國力競爭基礎工程的教育,必須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一代新人,這才是創新教育的意義所在。
2022全國新高考I卷高考主題作文3篇
下載Word文檔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關自查報告
2022-06-08
2022-06-08
2022-06-08
2022-06-08
2022-06-07
2022-06-07
2022-06-01
2022-06-01
2022-05-30
2022-05-28
2022-05-28
2022-05-17
2022-06-08
2022-06-08
2022-06-08
2022-06-08
2022-06-07
2022-06-07
2022-06-01
2022-06-01
2022-05-30
2022-05-28
2022-05-28
2022-05-17